你的位置:优游国际 > 业务范围 > >资治通鉴:做到这一点,你这才算是把人性给玩明白了!
热点资讯
业务范围

资治通鉴:做到这一点,你这才算是把人性给玩明白了!
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11:15    点击次数:176

《资治通鉴》第七十三卷 魏纪五曹魏·魏明帝青龙四年(丙辰,公元236年)【原文】十二月,癸巳,颍阴靖侯陈群卒。群前后数陈得失,每上封事,辄削其草,时人及其子弟莫能知也。论者或讥群居位拱默;正始中,诏撰群臣上书以为《名臣奏议》,朝士乃见群谏事,皆叹息焉。【译文】十二月,癸巳(二十四日),颍阴靖侯陈群去世。陈群曾前后多次上书陈述治国得失,每次都是封好上奏即毁掉底稿,当时的人和他的儿子、兄弟都不知道其中内容。议论的人中有的讥讽陈群身居高位,只是拱手而默无所言。正始年间,诏命选录群臣上书编纂《名臣奏议》,在朝人士才见到陈群进谏事迹,都赞叹不止。【解析】上面材料,是关于曹魏名臣陈群的一段故事和点评。说起陈群这个人,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九品中正制就是这个家伙搞出来的,但对于其他的事情,就知道的不多了。这个也属于正常,大多数人对于三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些关键人物,尤其是武将谋士,对于那些搞制度建设、后勤补给、地方治理的文官,并不太关注。陈群这个人在曹魏集团的政治地位非常高,加入时间早、出身颍川士族、有名望声望,在曹魏集团内升得非常快。后来曹丕去世,陈群更是四大辅政顾命大臣之一。别看他地位高,对他有说法的人不少。这里插一句,人活一世,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,你但凡要做事,一定会有人有意见,如果你太在乎别人说法,往往你也干不成事情。就如同陈群一样,别人觉得他身在高位,却不谏言、劝谏,只会垂拱点头而已,好似一尊泥塑一样。如果陈群在乎这些说的,觉得自己好像真的如此,想改变别人的看法,就变的硬气,然后去和曹叡硬刚一下,你觉得还会有上面的材料?曹叡去世后,曹芳继位,曹魏朝廷下令整理群臣上书的奏疏,其中发现陈群给曹叡的大量上书,在查阅其中内容之后众人才发觉,之前对陈群有误解。具体来说,陈群的做法有三个,不留底稿、嘴巴严实、奏疏说话。前两个,不留底稿、嘴巴严实这个东西没啥说的,就是一把保密工作做得好。古话说,君不密失臣,臣不密失身。陈群以此为原则做事,自然是把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。奏疏说话又怎么讲?之前有个文章提到,你在单位里面办事,想要成事,一定要遵守规则流程,这个是大原则。但你又不能指望规则流程来推动事情,所以做事之前要先把流程在私下跑通,把节点上的人都说通说清楚,等都没问题,然后再开始走流程,这样事情就水到渠成了。简单来说就是先沟通,再走流程做事。陈群给曹叡或以前给曹丕的东西没走公开渠道,而是私底下上书,其实多多少少也有点这个意思。但这个操作的作用,不仅仅是如此,窃以为有三个方面。第一,给领导充分的尊重。一件事要办,你突然在公开场合给我说,然后让我表态和实现和我打好了照顾,再到公开场合说。前者你给我打了个措手不及,后者你则是给我有了预期。你觉得那种好?尤其是众人诟病陈群不劝谏,劝谏是什么?本质就是给我提建议、给我打脸、让我难堪。突然给我来一下,你觉得我有好脸色?可如果你私底下和我说:“唉,领导,这个事有点那啥,您看可能这样?”你觉得我能接受哪种?就冲这一点,曹叡对陈群绝对好感比别人更强。第二,给领导应对的时间。咱们看电视的时候,朝廷里面大臣汇报事情,然后皇帝当场就做回复判断。但实际情况是,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。你以为领导啥玩意都知道,其实领导啥玩意都不知道。你以为领导很牛逼,但越往上领导越虚,具体的他说不上话,只能说一些原则性、不会错的话。你突然公开抛出个事情,领导基本上是不清楚的,就算知道也是皮毛,领导哪反应的过来,难不成当场说这事我不清楚,我先了解一下?职场里面,你给领导一个文件,领导说先放一下,基本上就是他对这事也不了解,他要先去了解再给你签字。陈群私下上书的好处就很明显,我先私下给领导你汇报,这样领导反应时间就足够了,什么了解具体情况、询问其他人意见、上下沟通等等都可以操作起来。然后,再公开讨论的时候再把这个议题拿出来,领导游刃有余,别人一看,领导这么厉害啥玩意都知道,决策丝滑流畅,牛逼!第三,给领导以选择权。什么叫选择权?可以干,不可以干,这样干,那样干,谁来干,怎么干等等都是选择的内容。而怎么选择的过程,其实就是权力运行的过程。对于曹叡而言,他虽然是皇帝,但并不一定所有事情都他说了算。有些事情曹叡也要参考大臣们的意见,哪怕这事曹叡不想,但众意之前也不得不妥协。但基于陈群的汇报,曹叡至少能够做准备工作,然后再到朝堂上讨论。讨论的过程和节奏完全可以被曹叡控制在手中,朝着自己所需要的方向发展。【闲扯】陈群这个做法算是给足了曹叡空间。人啊,做事,最怕的就是觉得自己做的对、做的正,然后一往无前的干。不能说错。但人做事不仅仅是做事这么简单,背后其实还有人的问题。毕竟事情要人来做,而做事的目的也是为了人。所以,以人为本,围绕人的去构建做事的过程,你会发现这事其实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。你的目的可能是把事做好、做完,但中间人发挥的作用却会影响事情的走向,这个东西是你没有办法回避的,哪怕你做的事再正、再合理合情合法,只要有人参与,一定就有变数,记住这句话。所以,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他在想什么,他的利益是什么,然后自己有些动作、操作应当怎么调整,做才能够确减少对方的影响,甚至说让对方的行为能够顺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。你做到这一点,这才算是把人性给玩明白了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生活碎片|近期去过的餐厅🍴
下一篇:vivo X200+小屏旗舰曝光,引领新一轮潮流
友情链接: